NEWS
近年來,益生菌、益生元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不僅存在于藥房,也有以食品、膳食補充品等形式出現在實體超市、網上商城。然而,你對它們到底了解多少呢?
腸道菌群
無論是益生菌還是益生元,均屬于微生態制劑,都與“腸道菌群”這個概念息息相關。那我們先來談談什么是“腸道菌群”。(參考之前我們推送的科普文:初識科研界"寵兒":腸道菌群),腸道菌群與腸道粘膜、腸道淋巴系統共同構成了人體腸道的保護屏障。飲食、藥物(包括抗生素的濫用)、年齡、腸道動力異常、精神壓力及免疫功能障礙等因素均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與腹瀉、便秘、代謝相關性疾病、甚至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微生態制劑應運而生,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種對我們身體健康有益的好細菌,可改善宿主腸道微生態平衡和增強健康。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其余常見的制劑見下表。服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一般餐后服用,溫開水或溫牛奶沖服,避免水溫過高。(2)抗酸藥、抗菌藥、藥用炭等與活菌制劑類藥物同時服用時可能減弱其療效,應避免服用或至少間隔時間約2h服用。
表1 我國被批準應用于人體的益生菌種類
益生元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卻能被益生菌選擇性利用的物質,對健康有益。
多數益生元被作為食品添加劑,如用于餅干、谷類食品、巧克力、涂抹醬、乳制品中。主要包括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微藻(螺旋藻、節旋藻等)和天然植物等。益生元作為益生菌刺激物,具有促進益生菌增殖、改善腸道菌群、保健等功能,因此也被稱為是一種功能性食品。
表2 益生元與益生菌的比較
什么人需補充益生菌?
便秘、腹瀉、服用抗生素、飲食結構不合理,膳食纖維攝入少、出現濕疹等過敏性疾病、抵抗力差,經常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潰瘍等。
什么人需補充益生元?
1. 新生兒
新生兒為腸道菌群逐漸建立時期,為了盡早建立腸道正常菌群,除了母乳喂養兒外,應在適當時期喂服益生元。
2. 斷乳期嬰兒
嬰兒斷乳后,腸道內雙歧桿菌會驟然減少;包括人工喂養兒在內,其腸內菌叢逐漸走向成人化模式。這時正值腸道菌群生理性演替的大變更時期,宜補充適量益生元,盡早建立以雙歧桿菌為主要菌群的腸內菌群,使之有利于增加機體免疫力和定植抗力。
3. 青少年
青少年時期容易暴飲暴食,也容易偏食和厭食,正值成長發育黃金階段,此時必須補充營養豐富的食物,若適當補充益生元,可鞏固胃腸道功能。
4. 青壯年
到了青壯年時期,大多數人都進入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階段,人們要面臨多重生存壓力,交際應酬多,精神壓力大,喜好“三高”的快餐和垃圾食品,頻繁夜生活而造成睡眠不足,加上飲食不均衡,極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形成胃腸疾病。此時應該補充益生元,尤其有習慣性便秘者更應及時補充調理,而且要調整好心態,不能急于求成,立竿見影。
5. 老年人
一旦進入老年期,腸道內有益菌數量會大大減少,有害菌數量則大大增加,形成大量腸內垃圾,造成腸內環境污染嚴重。再加上老年人的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也隨之減弱,胃腸動力不足,所以導致糞便形成時間過長,糞便內水分被過度吸收,造成便秘;還會導致解毒功能下降,不僅增加肝臟的負擔,而且如果進入循環系統,就會導致其他重要器官受損,造成全身慢性中毒,引發慢性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此外,腸道內有益菌的大量流失,也加速了機體的衰老。此時,需每天堅持補充益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