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為規范菌群移植技術的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根據上海市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制定并印發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2021年版)》。該規范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開展菌群移植的最低要求。規范適用于應用同種異基因菌群移植治療消化系統及腸道菌群紊亂所致的消化系統外疾病,其供體來源包括親屬及非親屬。
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的出臺,意味著菌群移植技術日趨成熟,這將更有利于菌群移植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應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說起菌群移植,這項技術由來已久。1700年前東晉時期葛洪《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用人糞清治療食物中毒、腹瀉、發熱并瀕臨死亡的患者;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曾記載了二十多種用人糞治病的療方;2013年,美國首次將菌群移植寫入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的治療指南;隨后菌群移植逐漸被寫入兒童糞菌移植、艱難梭菌感染、炎癥性腸病、肝硬化肝性腦病、慢性便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指南共識;2019年《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將其評為中低風險生物醫學新技術;目前菌群移植已在廣東、上海、安徽、河南、云南等共計14個省份具有正式的收費編碼。
承葛生物自2016年成立以來,秉持“整合微生態、復興大健康”的使命,始終以超高的規范推廣菌群移植技術:擁有全國唯一一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菌群庫,擁有自主研發的精準化菌群移植平臺。
與此同時,承葛生物始終積極推動著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醫院的標準化開展,以期最大程度的保證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立至今,承葛生物開展的菌群移植覆蓋病種已高達近30種,已為超過300+家醫療機構提供專業服務,覆蓋臨床100000+樣本檢測,并且每年30000+人次的菌群移植及檢測服務。
以下為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全文~
上海市菌群移植技術管理規范(2021年版)
菌群移植術(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以下簡稱FMT)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為規范FMT的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本規范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開展FMT的最低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應用同種異基因FMT治療消化系統及腸道菌群紊亂所致的消化系統外疾病,其糞便來源包括親屬及非親屬。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開展FMT治療應當與其功能、任務和技術能力相適應,有合法的糞菌捐獻來源。
(二)有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消化內科、普通外科、重癥醫學科、心理科、感染科、影像科、內鏡中心、檢驗科、臨床營養科、微生物實驗室及相關專業診療科目。
(三)有合法的倫理審查機構。
(四)獨立開展FMT治療技術的科室應具備的條件
1.有FMT專用病房,床位5張以上,配備低溫儲存設施、菌液加熱與保溫裝置。
2.有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及相關實驗設備,能夠保證菌液的制作、存儲與轉運,實驗室配備實驗室主任1名,菌液和膠囊制備專業技術人員,隨訪人員。
3.具備檢測腸道菌群與代謝、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DI)、耐藥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人類單基因遺傳測序的相關科室。
4.具有獨立的糞便供體庫或穩定的供體來源。
5.成人科室開展兒童FMT治療的,還應當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醫療機構兒科醫師。
(五)其他相關科室
1.開展FMT治療的,應當具有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措施的實驗室或有固定協作關系的實驗室,能夠進行供體的生化檢測、傳染病病原體檢測,供體糞便及微生態制品的致病病原體檢測、多重耐藥菌檢測、細菌培養、活細胞計數和細菌菌株鑒定。FMT治療所需的相關檢驗項目參加市級及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室間質量評價機構的室間質量評價并合格。
2.有消化系統及腸道菌群紊亂所致的消化系統外疾病相關診斷、檢驗和檢查科室。
3.通過內鏡或置管行FMT,需有內鏡中心或介入放射科,能夠建立FMT途徑。
二、人員基本要求
(一)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內科、外科或兒科專業的本醫療機構在職醫師,經過GCP培訓并取得證書。
(二)有5年以上消化科、兒科和神經精神領域臨床診療工作經驗、參與FMT工作1年以上,有FMT適應證的判斷能力及合并癥的診斷和處理能力。FMT治療工作負責人還應當具有高級職稱并有研究生學歷、參與FMT工作3年以上。
(三)在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培訓基地經過FMT治療相關系統培訓,具備開展FMT臨床應用的能力。
(四)獨立開展FMT治療技術的科室,應配備5名及以上經過FMT治療培訓合格的執業醫師。
(五)按照護士與床位比1.7∶1配備護士。護理人員和醫技人員應經過FMT治療相關系統培訓,滿足開展FMT治療臨床應用所需的相關條件。
(六)開展FMT臨床研究的,應配備臨床研究負責人及檔案管理人員。臨床研究負責人需取得《醫師執業證書》,通過GCP培訓并取得證書,具有從事FMT治療相關的臨床研究工作經驗1年以上;檔案管理人員需經過FMT相關臨床研究系統培訓。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一)嚴格遵守FMT治療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嚴格掌握FMT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
1.FMT適用于治療以下消化系統疾病
(1)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復發性/難治性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
(2)其他消化系統疾?。簼冃越Y腸炎、克羅恩病、功能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菌群紊亂相關腹瀉等。
2.應用FMT治療治療腸道菌群紊亂所致的消化系統外疾病
(1)神經系統疾?。号两鹕?、阿爾茲海默癥、癲癇等。
(2)精神系統:自閉癥、情緒障礙、多動癥、抽動癥等。
(3)代謝相關疾?。捍x綜合征、糖尿病等。
(4)腫瘤相關疾?。好庖咧委熂胺呕熕履c炎等。
(二)除復發性/難治性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外,出于其他治療目的使用FMT治療均須以臨床研究形式開展,并通過本機構倫理審查與備案。
(三)實施FMT治療前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治療目的、風險、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完整的電子化臨床數據庫及嚴格的術后隨訪制度,在完成每例FMT治療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治療相關信息上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五)技術要求
1.受體要求
(1)有明確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的腸道內疾病,如腸功能障礙性疾病、腸道感染性疾?。◤桶l性CDI)、腸道炎癥性疾病及假性和麻痹性腸梗阻等;(2)有明確與腸道疾病或者腸道菌群紊亂有關的腸道外疾病,如便秘合并帕金森病、便秘或腹瀉合并自閉癥、便秘或腹瀉合并過敏性皮炎;(3)患者需充分理解FMT治療過程及機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如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則不應行FMT治療:(1)腸道大面積潰瘍、出血;(2)移植通道梗阻;(3)移植操作本身(內鏡、置管、灌腸、經口飲食)的禁忌證;(4)未通過倫理審核的臨床試驗或患者拒絕接受FMT。
如出現以下情況不宜行FMT治療:(1)生命體征(體溫、心率、血壓、呼吸)不穩定;(2)嚴重免疫系統紊亂;(3)孕婦或哺乳期婦女;(4)代償或者失代償肝功能障礙。
2.供體篩選
(1)生理:主要依賴科學測量與實驗室檢測完成。①年齡18-30周歲,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5-23.9 kg/m2,兒童醫院開展FMT,供體要求可放寬至15-30周歲;②血液學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C反應蛋白正常,肝炎病毒、HIV、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COVID-19抗體、線蟲、阿米巴等病原檢測陰性;③糞便檢測:糞便常規檢查正常,隱血實驗陰性,艱難梭菌、彎曲菌、沙門菌、志賀菌、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及蟲卵、囊泡、寄生蟲、阪崎腸細菌、小腸結腸耶爾森菌、致病性弧菌(副溶血弧菌、霍亂弧菌)、氣單胞菌、阿米巴、孢子、諾如病毒、輪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等病原學檢測陰性,多重耐藥基因(超廣譜β內酰胺酶、碳青霉烯酶和耐藥萬古霉素等)檢測陰性,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抗原陰性。
(2)心理:主要依賴訪談與量表完成。①心理科醫師或心理咨詢師訪談認定心理狀態良好;②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評分正常。
(3)個人情況:主要依賴訪談與問卷完成。①既往史:近2周未出現胃腸道不適,近3個月內未使用抗生素、抑酸劑、免疫抑制劑、化療藥、輸血史等,無慢性疼痛癥狀,無消化系統手術史,無傳染病史及傳染病接觸史,無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或精神疾病史,無惡性腫瘤病史,未接受過生長激素、胰島素、凝血因子等靜脈注射;②個人史:作息規律,飲食健康,家庭和睦,無不良性交,無吸煙、飲酒、吸毒等嗜好,無藥物成癮,近6個月未接種過疫苗或參加藥物試驗,近6個月未接受紋身或出現皮膚破損,近6個月無熱帶地區旅居史;③家族史:無胃腸道病變家族史,無惡性腫瘤家族史,無傳染病家族史;④其他:非孕期,非經期。
(4)穩定性:依賴生化檢查及糞便微生物組測序和代謝組學完成。①每2個月復查以上條目,仍然符合上述要求;②每次捐贈的糞便均留樣行宏基因或者16s rDNA測序(根據各自單位檢測能力),保證菌群組成及多樣性穩定;③每次捐獻糞便應留樣行代謝組學檢測。
(5)持續性:建立檔案與隨訪系統。供體應保證長期(≥6個月)捐贈糞便,至少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100g。
(6)限食耐受性:通過限食實驗完成。部分受體存在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受(如雞蛋、牛奶等),根據受體要求,供體需在捐贈糞便前5天限制食物種類,如該供體不可耐受,則不可作為本次移植的捐贈者。
(7)遺傳學:通過基因譜檢測完成。應剔除單基因遺傳性疾?。ㄓ绕渥⒁怆[性遺傳)致病基因陽性的供體。
3.菌液制作SOP流程
(1)糞便采集:應采用無菌容器采集,糞便重量不少于100g,性狀為Bristol評分標準中3-5分方為合格,立即進入菌液制作流程,或立即密封后2-8℃保存。
(2)制作流程:每次需取不少于50g糞便與無菌生理鹽水以1∶3比例混合,充分攪拌混勻后過濾,從糞便排出體外至菌液制作完成應保證在2小時以內,整個處理過程應在無菌環境下操作。為了避免感染窗口期的問題,菌液或膠囊制備后應待21 天后經過病毒細菌等檢驗合格后出庫,每批產品留樣至少6個月以供追溯。
(3)凍存與復融:菌液制備完成后置于-80℃保存,6個月之內使用不影響療效;如置于-20℃保存,應在1-4周內使用。使用前置于室溫復融,6小時內輸注;如使用水浴鍋復融,則水溫不得超過37℃。
(4)質控標準:每次制作完成的菌液應隨機抽樣,行致病菌監測、細胞計數及宏基因或16s rDNA菌群測序,菌液中艱難梭菌、彎曲菌、沙門菌、志賀菌、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及蟲卵、囊泡、寄生蟲、孢子、諾如病毒、輪狀病毒和COVID-19等病原學檢測陰性,多重耐藥基因(超廣譜β內酰胺酶、碳青霉烯酶等)檢測陰性,每50mL菌液中活細胞數應不小于2.5×1012個,同供體同批次樣本應達到菌群組成一致,6個月內同供體不同批次樣本應達到菌群組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制作完成的菌液應有獨立包裝與標簽。如制作膠囊,還應取膠囊內容物進行細菌活性監測與活細胞計數,其中細菌活性應不低于85%,每克內容物包含活菌數不小于109CFU。
4.FMT操作要求
(1)菌液輸注前需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及疾病種類行腸道準備。
(2)應根據指南及操作規范選擇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進行菌液輸注。
(3)操作時應觀察患者耐受情況,并及時處理不良反應。
5.建立不良事件上報制度
(1)管理原則: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遵循預防為主、緊急處理、合理控制、防微杜漸、持續改進的原則。
(2)上報要求:凡科室職工均有權上報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可通過網絡、書面、電話上報,上報時限要求在不良事件發生后24小時之內。
(3)審核、處置要求:科室負責人24小時內審核、處置科室發生的不良事件,并呈報至相關職能部門。主管職能部門自接報之日起,24小時內審核、處置不良事件;對于接報的Ⅱ級及以上不良事件,應呈報至主管院領導。主管院領導對于接報的Ⅱ級及以上不良事件,必要時組織委員會進行討論分析,并提交院務會。
6.FMT治療后觀察與隨訪制度
(1)每次菌液輸注后密切觀察患者耐受情況24小時,如有不良反應立刻處理并及時上報。
(2)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4周內應對患者癥狀學和腸道菌群改善情況進行評估,FMT治療疾病的隨訪及療效判斷指標主要遵循原發疾病的治療指南。移植前后重復檢測糞便及血液中傳染病相關指標,有條件者可行免疫相關檢測。
如第1個療程結束3周后病情無改善,可嘗試更換供體,重新給予1個療程FMT,若有效可繼續治療,若仍無效則應視為FMT無反應性,此時不應繼續給予FMT,以免耽誤病情;如患者接受FMT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可重復3-5次FMT后結束治療。
隨訪至末次FMT結束后至少8周,有條件者應進行大于1年甚至5年以上的長期隨訪。
(六)實驗室要求
1.制作菌液的實驗室至少為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具有生物危害標志。
2.實驗室總面積應大于30m2,分為糞便采集區、清洗滅菌區、菌液制作區、冷凍保存區4個區域,各區域之間通過傳遞窗傳遞物品。
(1)糞便采集區:面積至少為3m2,主要設施為糞便采集馬桶。
(2)清洗滅菌區:面積至少為10m2,主要設施包括清洗水池、消毒浸泡池、高壓蒸汽滅菌鍋、紫外滅菌柜、洗眼器。
(3)菌液制作區:面積至少為10m2,主要設施包括二級生物安全柜、純水儀、臺式離心機、糞便分析前處理儀、洗眼器,如制作膠囊還需有凍干系統。
(4)冷凍保存區:面積至少為7m2,主要設施包括4℃、-20℃、-80℃冰箱或冷柜。
3.消毒隔離要求
(1)實驗室實施兩級隔離:一級隔離通過生物安全柜、負壓隔離器、正壓防護服、手套、眼罩等實現;二級隔離通過實驗室的建筑、空調凈化和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實驗室入口處需配備有緩沖間及風淋系統,操作人員進入前需穿隔離衣,佩戴帽子、口罩、手套,操作時需佩戴眼罩。
(2)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紫外燈管照射強度監測和生物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和使用人簽名。對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燈管內進行照射強度監測,新燈管的照射強度不得低于100 μW/cm2,使用中燈管不得低于70 μW/cm2,照射強度監測應每半年進行一次,生物監測在必要時進行,經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氣中的自然菌應減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殺滅率應達到99.90%。
(3)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應進行生物和化學監測。生物監測:消毒劑每季度監測1次,其細菌含量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劑每月監測1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瘜W監測:應根據消毒、滅菌劑的性能定期監測,如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應每日監測,對戊二醛的監測應每周不少于1次。應同時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4)壓力蒸汽滅菌: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工藝監測應每鍋進行,并詳細記錄?;瘜W監測應每包進行,手術包尚需進行中心部位的化學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滅菌前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應每月進行,新滅菌器使用前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采用。
(5)實驗室地面、臺面、各種消毒后物品應每季度進行監測,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4.實驗室人員要求
(1)實驗室應配備至少2名技師,負責人應為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技師或醫師。
(2)建立工作人員生物安全上崗考核制度和培訓檔案。實驗室負責人應通過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的生物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所有與實驗活動相關的人員都應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取得上崗資格的人員每年應接受培訓。培訓對象應包括實驗室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樣本運輸人員、消毒工作人員、廢棄物處置人員、儀器設備維修人員、外來進修人員等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培訓內容應包括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應急處置預案、生物危險和實驗室感染預防、菌(毒)種或樣本管理、廢棄物處置、消毒隔離與職業個人防護等。
(3)應每年對實驗人員開展與其從事實驗活動相關的健康體檢并建立人員健康檔案,必要時進行免疫接種。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入操作區工作,若出現疾病、過度疲勞或其他意外狀況,不宜進入操作區。
(七)其他管理要求
1.FMT治療相關器械、耗材等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得重復使用與FMT治療相關的一次性醫用器材。
2.供體糞便來源合法,供體應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在供體庫中注冊。
3.建立供體-菌液-受體登記制度,保證菌液來源可追溯、質檢信息可查詢、菌液去向可追蹤。不得通過FMT治療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得泄露供體及受體個人資料。
4.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5.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以及突發傳染病疫情的臨時管理規定。
四、培訓管理要求
(一)擬開展FMT治療的醫師培訓要求
1.應當具有《醫師執業證書》,具有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經過GCP培訓并取得證書。
2.接受至少4個月的系統培訓。在指導醫師指導下,參與20例以上FMT患者的全過程管理,包括適應證選擇、供者篩選、制定方案、并發癥處理、移植后管理和隨訪等,經考核合格,取得資格證書。
3.在境外接受FMT治療培訓4個月以上,有境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證明,并經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的培訓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視為達到規定的培訓要求。
4.本規范印發之日前,從事臨床工作滿15年,具有副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近3年獨立開展FMT治療臨床應用不少于50例,未發生二級及以上責任程度為包括主要責任的及與FMT相關醫療事故,可免于培訓。
(二)培訓基地要求
1.培訓基地條件
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定FMT治療培訓基地。培訓基地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三級甲等醫院,符合FMT治療管理規范要求。
(2)FMT專用病房,床位數不少于10張。
(3)近3年累計完成FMT治療不少于300例,每年完成FMT治療不少于100例。
(4)有至少4名具有FMT能力的指導醫師,其中至少1名為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學歷。
(5)有與開展FMT治療培訓工作相適應的人員、技術、設備和設施等條件。
(6)近3年舉辦過全國性的與FMT治療相關的專業學術會議或者承擔過FMT治療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2.培訓工作基本要求
(1)培訓教材和培訓大綱滿足培訓要求,課程設置包括理論學習、臨床實踐。
(2)保證接受培訓的醫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培訓。
(3)培訓結束后,對接受培訓的醫師進行考試、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結論。
(4)為每位接受培訓的醫師建立培訓及考試、考核檔案。
· END ·
關于承葛生物
承葛生物是中國首家專注于人體微生態移植,業務領域橫跨微生態診斷、微生態治療、微生態藥物和微生態醫療大數據挖掘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六大核心技術平臺:精準化菌群移植治療平臺、微生物制備醫械技術平臺、臨床微生物檢測技術平臺、微生態醫療大數據云平臺、微生物菌株資源挖掘平臺、微生物藥物篩選開發平臺;以核心技術為依托提供五大解決方案:菌群庫建設整體解決方案、臨床疑難樣本病原微生物診斷解決方案、科研樣本多組學聯合分析解決方案、一體化活體生物藥解決方案、精準化菌群移植整體解決方案,構建以菌群庫為核心的業務體系;強力布局微生態產業四大領域,包含承葛醫學檢驗、承葛健康、承葛制藥、承葛生物技術,打造完整閉環微生態醫療體系,構造微生態全產業鏈集約式解決型企業。
承葛生物總部位于廣州,國內研發總部位于廈門,東南亞研發總部位于新加坡,在江西、湖南、湖北、重慶、蘇州、福州等城市均設有子公司。為超過300+家醫療機構提供專業服務,覆蓋臨床100000+樣本檢測,每年30000+人次的菌群移植及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