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NEWS

李蘭娟院士:太干凈反而不好,適當接觸細菌和病毒,能夠提高免疫力!

2021-12-07
李蘭娟院士《開講啦》科普腸道微生態及糞菌移植

腸道微生態研究

為了研究肝衰竭機制,我又去研究腸道的細菌,就是現在國際上最時髦的腸道微生態,世界上最早的研究肝病腸道微生態的變化,我算是最早之一了,從1994年開始研究。

你們知道,每個人腸子里有多少細菌?有1kg的細菌,這1kg的細菌它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對你的免疫功能,對你的腸道毒素的吸收和解除,對你的糖、蛋白質、脂肪包括你吃下去的食物吸不吸收,都要靠這些細菌的作用。我研究肝病,發現腸道細菌紊亂,產生大量的內毒素,與肝臟昏迷有關。

我們在《nature》發表了肝病腸道微生態變化,向世界宣布我們的成果,所以微生態我的這個研究,現在屬于國際前沿領域科學,也得到了國際上高度的認可!國際上的微生態聯盟把我請去做報告,選我做國際微生態聯盟的主席,我就感受到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覺得非常的自豪。現在我們新的技術也很多,剛才我講到了微生態,糞菌移植也是個非常有效的新的技術。




什么是糞菌移植

把別人(健康的人)的大便(從大便提取出來的腸道菌群)拿來給另外一個有病的腸道微生態紊亂的人。聽起來很可怕吧,這不可怕。我們現在搞糞菌移植,對那些腸道微生態紊亂的人,那些腹瀉的病人,效果還真是非常好,這就是新技術。



腸道菌群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我們腸道里面有1公斤的細菌,數量是人細胞的十倍,腸道細菌基因是人體基因的一百倍,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大家以往不了解的時候,一聽到細菌覺得都是有害的,但其實我們腸道里很多細菌,是維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沒有這個細菌就生病了。經常熬夜的人的腸道微生態往往是不平衡的,一般主張22-23點要睡覺,有規律的生活對健康是有保重作用的。




適當接觸細菌,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平時要講究衛生,但是也不要懼怕所有的細菌都是壞的,要廣泛地多接觸一點,還會提高免疫功能。我做了一個動物實驗,讓我們的老鼠,在無菌的環境下面剖腹產,然后把它養在無菌的籠子里,給它吃無菌的食物,夠干凈了嗎,這個老鼠長不大,毛發稀疏,生育能力也很差,最后我解剖了之后,它的淋巴細胞發育很差,一點抵抗力都沒有。所以說養小孩子時,你要讓他到外面去玩,去接觸大量的細菌和病毒,他會產生抗體,他的免疫功能會發育,然后他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你一點不接觸的話,就沒有抵抗力,所以不能沒有細菌,這要清楚。

一本色道